首页 巨浪 下章
投石问路第五章 技术转让(第二更)
 会议室内,十多名将领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的听着雷霄霆做的情报简介。

 因为陈锦宽不想声张海军内部出现细的事情,所以雷霄霆没有提到反谍报的调查工作,情报简介的重点放在了德国提出的需求上。

 可以说,这个问题非常感。

 当时,萧鼎昆已经明确表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帝国会向同盟国提供帮助。关键就在“力所能及”这个词的含义上。

 数百年来,帝国海军能够称霸全球,除了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巨大的海外利益,坚实的民众基础,悠久的海军文化,英勇的海军官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领先于全世界的技术水准,以及依靠先进技术建造出来的强大战舰。

 按照战后最保守的估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帝国在与海军有关的二十八项关键技术方面,总体上比美国领先了三年,比英国领先了五年,比日本领先了十年。正是如此巨大的领先优势,才让帝国海军在战争期间,从始至终的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最强大的战舰,并且以此弥补了兵力上的欠缺。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与军队,特别是与海军有关的技术,肯定是最高机密。

 虽然战角世界上最大的单件武器,但是战舰设计又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想造出先进的战舰,必须在多个边缘学科,以及重点学科上取得突破,并且需要数年到数十年的技术积累。

 别说整艘战舰的设计,哪怕是某一项重要技术,都决定着海军的成败。

 不说别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出售最先进的战舰,即便是帮助盟国设计战舰,也不会用上最先进的技术与最先进的设计理念。

 以美国与英国向日本提供的援助来看,虽然英国帮助日本设计了“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但是其基本技术来自于当时已经显得过失地“虎”级战列巡洋舰,而在此之后,英国就建造了更先进的“声望”级与“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同样的,美国也从来没有向日本提供过最好的战舰设计理念,以及任何可以用与战舰的先进技术。

 据帝国海军已经掌握地情报。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就多次向美国提出。希望能够从美国购买十六英寸节(MK6型。还不是MK7型)与相关弹葯地制造技术。以装备其正在设计地战列舰(“大和”级)。结果不管日本开出多高地价格。甚至答应用自己地一些先进技术(包括氧气鱼雷地技术)做换。美国都没有答应。搞到最后。日本因为无法制造出威力能够与帝国海军四百毫米节媲美地十六英寸节。不得不将新式战列舰地主炮口径提高到十八英寸。并且因此导致“大和”级地标准排水量超过了六万吨。

 美国与英国这对“亲密盟友”之间地关系也差不多。

 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在设计“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地时候。就考虑过采用十六英寸主炮。并且寻求过美国地帮助。无果之后。才后退了二十年。继续采用十四英寸主炮。为此。英国在设计“狮”级战列舰之前。就投入重金研制新式十六英寸节。只是进度严重托后。直到战争爆发之后。在英国出钱出人参与研制地情况下。美国才答应在研制成功之后。将MK7型十六英寸节地生产技术转让给英国。

 由此可见。别说战舰地总体设计。就连与战舰息息相关地关键技术都是国家最高机密。

 当然。这并不是说各国。特别是盟国间地海军就没有任何交往与相互帮助了。

 实际上。帝国一直在向德国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

 德国在设计“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时候,帝国就提供了“果敢”号战列巡洋舰的部分设计图纸,好让那些十多年没有设计过战舰的德国工程师能够掌握大型战舰,特别是战列巡洋舰的基本设计方法。

 另外,德国在设计“俾斯麦”级战列舰地时候。帝国也提供了“长江”级战列舰的相关设计图纸,让德国的工程师明白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的区别,并且知道该怎么加强战列舰的防御,提高战列舰的生存力。

 当然,帝国提供的都是已经过时的设计图纸。

 除了技术保密的限制之外,各国设计战舰地不同标准,以及不同的设计观念也对“合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当年英国在为日本设计“金刚”级的时候,就出现了英制单位与公制单位不匹配的问题。结果。日本在自行建造后三艘的时候。遇到了非常大的麻烦,仅仅修改图纸标示就花了半年的时间。

 标准问题带来的麻烦还不止这一点。很多建造战舰地设备也受到了影响。

 如果再扩大一点,连很多基础堡业都要受到影响。

 比如,采用不同地尺寸单位时,生产装甲的钢铁厂必须得调整生产线,从而导致对原有设备进行改进,甚至更换生产设备。

 还好,德国与帝国采用地都是公制标准。

 设计观念的差别带来的影响更大。

 比如在设计“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时候,帝国海军就提议德国引进四百毫米,或者三百五十毫米节,采用三座双联装炮塔,或者在降低一些速度指标的情况下采用四座双联装炮塔的布局方式,可是德国海军坚决强调速度与火力密度,而且舍不得花大价钱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四百毫米节,结果只能在排水量不比“果敢”号小多少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上安装十一英寸(准确的说,应该是二百八十三毫米)口径的节。到最后,德国海军还不得不费时费力的对其进行改进,重新采用了十五英寸节。

 在设计“俾斯麦”级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一支海军都要根据其实际情况,以及主要作战目的来设计自身的战舰,不可能照搬其他海军的经验。

 比如说,帝国海军一直推行全球存在与全球部署的战略,因此要重点确保战列舰的生存能力,并且大力发展物美价廉的轻巡洋舰。相反,日本海军则强调重点对付,关键战役的观点,强调战列舰的火力与速度,并且将重巡洋舰当作了次级主力舰。

 毫无疑问,德国海军与帝国海军的质完全不一样。

 德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前出到北大西洋,掐断英国的海上生命线,为德国在欧洲大陆上获得胜利涤讪基础。因此,德国海军的基本战略是“破与摄制”属于“小海军”范畴,与帝国海军推行的“全球存在”即“大海军”战略有着本质是的区别。

 如此一来,帝国海军的战舰不一定能够足德国海军的需要。

 比如,帝国海军可以为了夺取全球霸权,一口气建造十二艘同一级别的战列舰,可德国海军受到本土资源,本国工业生产力,以及总体战略的限制,别说十二艘,连建杂邺艘都感到吃力。要知道,建造一艘快速战列舰花费的钢铁,足以武装一个步兵师,或者一个装甲旅。而一艘战列舰执行一次战斗任务所消耗的物资,足以足一个步兵团,或者一个装甲营执行一次大规模战役行动的需求。

 战略目的与战术要求决定了设计理念。

 如此看来,帝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不见得能够足德国海军的要求。比如,帝国海军要求快速战列舰的续航力必须在一万二千海里之上,最好能够达到一万五千海里。对德国海军来说,这项能要求就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德国海军的战列舰不会到四千海里之外去执行作战任务。

 这并不表示帝国海军的所有战舰都无法适合德国海军。

 当时,至少有一种战舰正好能够足德国海军的战略需要,并且能够足德国海军的战术指标,那就是帝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

 对德国海军来说,帝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相当于其战列巡洋舰。最重要的是,德国海军在近期之内,其主要任务还是破坏英国的海上生命线,争取在战略上垮英国。如此一来,速度快、火力强、防护适中、续航力巨大、自持能力强大的大型巡洋舰正好能够足德国海军执行破作战的需求。

 按照雷霄霆的分析,德国海军有足够的能力按照帝国海军的设计建造大型巡洋舰。

 另外,德国海军可以选择从帝国引进三百毫米节的生产技术,如果德国不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也可以在大型巡洋舰上使用其已有的十一英寸节。

 最重要的是,帝国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就能帮助德国完成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会议开到了大半夜,在雷霄霆介绍了基本情况之后,陈锦宽并没有急着做出决定。

 照陈锦宽的意思,萧鼎昆正在与德国元首接洽,在双方政府就转让战舰建造技术达成相关协议之前,帝国海军只需要做好基本的准备工作,不需要急着给雷德尔答复。反正,这类事情一般都不会由海军做主。  m.bOcaIxS.COm
上章 巨浪 下章